7x24小时服务热线

139 2383 5889

最新动态  
水果营行,毁在“银行”
  1. [ 返回上一页   添加时间:2015-10-23   浏览次数:4811次 ]

水果营行,毁在“银行”

【文】王帅斌


出于职业习惯,从百果园开始,我就一直关注和研究果蔬到家的新型业态模式,而水果营行是从今年开始进入我的关注。直到今年8月份,我所住花园楼下的水果营行直营店开张,才有了最直观正面的了解。从开张到现在过去约二个多月,水果营行的生意并没有象各路报道的那样红火,兴旺,倒是一些深层的问题不断地涌现。因为我家是水果营行的会员,但不是开张时的最早一批,而差不多是一个月后才充值入会的。

扫描下水果营行这二个多月来的变迁:

一是政策:从刚开始的充2000送1000,20天左右后调为充1000送500,30天左右改为充500送100;

二是优惠:会员部分有折,大部分没折;

三是福利:承诺会员可以随时免费现榨果汁;

四是服务:刚开张前6天免费任试吃,服务人员热情主动,试喝果汁现开现榨,现开水果全新鲜,服务人员底气十足,吆喝不止,免榨的果汁为中杯,材质硬朗结实;

五是产品:80%以上的产品要贵过同类,但与同一商圈的沃尔玛及同类业态的百果园相较,感觉不出来有何独特之处;

不过现在,情况已在发生了改变,我带着小孩去过几次,客流已是明显减少,节假日也是一样,店内的服务人员的热情和主动劲已显牵强,免榨的果汁的杯已变成小小杯,纸质单薄,装果汁后几分钟就渗透,现开水果服务员躲躲闪闪,听我妻子说他们都用半烂的水果开榨,充值意愿的顾客逐步减少;

对这些情况,我与花园的师奶们(有些是我的邻居)有交流,同时我也光顾了水果营行其它的几个店,如南城城市风情步行街店,景湖春天店,有观察有交流,情况似乎与我所住花园的门店情况大同小异。



对水果营行,我没有任何的成见,也无意中伤。同百果园一样,这也是一家成长于深圳龙华的企业。据相关的报道,成立于1997年的百果园花了近20年的时间,到2015年门店数量已超过1000家。而水果营行,从网上相关信息可以知悉,半年不到已破100家。对于这些数据,与每个企业的发展规划有关,更何况,水果营行的出身似乎就比百果园有来头,其谢姓董事长身家早已过百亿,是香港联和国际集团的投资项目。。。。。。当然,含着金锁匙出身总比一贫如洗要屌。不过从网上的信息可以看到,水果营行与传销,与圈钱等相关的联系似乎慢慢多起来。这与我之前了解和剖析的水果营行的商业模式有一定的吻合,水果营行的商业模式核心是金融,而非水果,换句话说它的核心在于“银行”而不是“营养”。于我看来,商业模式无所谓对错和最好,适合的才是最有价值的。水果营行注重于“银行”,以水果为载体,与时下趋势性的商业模式(姑且称为模式),如众筹,股权,三板似乎一致,倒也符合互联网+融资的玩法,但我们不能忘了,无论是那种模式,产品是根本,没有极致的产品心,没有极致实业情,就不可能创造有社会价值的商业模式,所有的光环和繁荣必是坛花一现。

我一直相信,互联网是一个可以也极易产生奇迹的世界,但我坚决秉持自己的观点:产品或实业在前,互联网在后,我们应该改“互联网+”为“N(实业/产品)+互联网”。两种不同的认知,关注点是不一样的,最终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。


对于水果营行,成长于一个巨变的时代,从目前的情况看好象是充满了无限的遐想,其背景及线下的运营手法,也可以讲述出最传奇最漂亮的资本故事。不过,无论是做金融还是做水果,前提是一定要做好产品,产品不行,体验奇差,折腾甚至死亡是必然。这正如我批判疯狂的“互联网+”一样,离开了实业或实业不济,互联网+必死。面临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大势,顺势而为是必事半功倍。水果营行的迅猛发展,与互联网+的狂热之势不无关系,但我却想静静地提醒下水果营行:到底想做产品还要做服务?如果做产品,必须注入实业家的精神,而不是投机专家的“智慧”;如果是做服务,也必须确立服务产品化的坚实理念,同样用极致的实业精神为之。否则,水果营行,可能真毁在“银行”了!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3923835889